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0-12 17:47:18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话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得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几减九

15 – 9 = 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况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说明: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巩固数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此处隐藏4025个字……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物品分类。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分类,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一个房间里到处凌乱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

教师简单介绍课件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房间的物品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台操作课件,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学生的操作,房间里各类凌乱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紧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你对这样的整理结果满意吗?”马上有眼尖的学生发现衣物混在一起,还可以进行细分,上衣与裤子应该分开摆放。

2、实验操作。(细分)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五组物品:铅笔、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实物的第一次分类。小组讨论热烈进行着,学生与同伴们交流着,操作着,对同一类物品进行第一次试分类。

分好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自己组整理分类的结果以及分类的方法,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

师:你觉得他们组分的怎么样,为什么?

(2)师:桌面上的物品经过小朋友们灵巧的双手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寻找,真不错!请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手上的东西除了可以像现在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动手开始进行第二次不同标准的分类。

在讨论中,每组学生多找到了好几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讨论越来越热烈,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都为自己能不断有心得发现而兴高采烈,兴奋不己。

接下来,教师还是请小组派代表上展示台汇报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们在小组互评中得到启发,又对物品进行重新分类,大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总结性评介。

3、教师小结:看,刚才又脏又乱的房间现在变的多整洁多美观啊!主人回来一定会感谢你的,为自己感到骄傲吧!希望你们以后可不要像房间主人一样,要做一个爱干净、会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

(三)实践应用,延伸知识

师:同心超市的果蔬专柜里又进了一批新鲜蔬菜和水果,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摆放,好吗?

展示模拟货架,每个小组分发一袋蔬菜、水果图片,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摆放,贴到对应的货架里,最后同学间互相评价,活动结束。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