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1【教材理解】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简介】
学生对于首都北京都有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这种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京、门”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积累偏正结构短语。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1.师生谈话,设置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儿?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图片(北京天安门、长城、鸟巢、新疆、天山)激发兴趣。多美的景色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引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认识课题中的生字“想”。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6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提示学生正确的坐姿和读书姿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读文。朗读提示:要多和圈出来的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3.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优缺点,以评促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会认字(12分钟)
1.学生用字卡自主识字。边读变分类,把认识的字放在一起,不认识的放在另一边,学生读卡片、分类。
教师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识记困难的生字,出示难识生字字卡,教师领读。对识记困难的生字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语境中识字。读含有生字的句子。长句子的朗读指导。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学生试着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长句子。
3.学生领读含有生字的词语。读到“告诉”时强调“诉”单独出现读四声,在词语中要读轻声。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
4.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加一加”:想、观
“减一减”:浩-告,们-门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屋里有个小姑娘(安)
“偏旁归类识字”路,认识足字旁,对比足字和足字旁的区别。足字旁的字大部分和脚部动作有关,试着说一说还有那些字是足字旁。哪个字也能用这种偏旁归类的办法?举例:诉,言字旁,说说言字旁的字,总结言字旁的字大部分和语言有关。
“字理识字”学习“壮”:图片出示壮字的金文和篆文,这是一个生字在古时候的写法,谁能猜猜是哪个字,左边的部分是古代士兵的武器,右边是士兵躺在床上休息,休息时把武器放在身边就不害怕了,给自己壮胆。教师出示答案。学习一个字,了解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这样学习生字真有趣。
5.识字小游戏 “火眼金睛”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教师读一个字,学生快速的找到并且举起这张字卡。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突破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四、 学习生字(10分钟)
1.大屏幕出示生字“京门广” 指生读生字。在写之前做写字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京字的写法,第一笔点要压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要写的长一些,再写口要写的小一些扁一些,最后写一个小字,学生书空。门和广比较简单,找学生说一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补充:门字上下等宽,广字的第三笔是竖撇,书写时要先竖后撇。
3.学生写字,提醒: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写完生字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书写工整的范例,学生交流评价,对自己不满意的字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教师教写“京”字,学生自主书写“门、广”锻炼学生自主书写的能力。
五、 再读课文(8分钟)
1.学习第一段。你们都和生字成为了好朋友,我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谁来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小朋友的家在哪,他想去哪儿看看。提示学生说完整的话。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升旗仪式,谁找到了说一说“非常壮观”咱们都参加过学校的升旗仪式,你们想看看天安门广场上非常壮观的升旗仪式吗?播放视频。
2.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咱们想去看看,住在天山的小朋友也想去,怎么读好这句话?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这一段中有两个句子是一样的,谁来读一读?(第一段第三句)他们只有一小点不一样,就是标点符号,相同的句子一个末尾是逗号,另一个末尾是感叹号,读这两句时要注意区分,谁来试一试。教师指导:带感叹号的要读得慢一些,要注意停顿和重读,表达出特别想去看看的感情,再找学生读。
3你读得真感情,谁能来读读第二段?注意第三句感叹句的读法。这位小朋友的家在哪?他想去哪儿看看?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读一读,你们想去天山看看雪莲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
除了能说洁白的雪莲,你还能说洁白的( )生交流。
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优美的词语,谁来读一读?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你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的( ),我会用弯弯的小路说句子,“我家门前有一条弯弯的小路。”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学生交流说句子。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并练习说话。
六、 布置作业。(2分钟)
课下作业:学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2、能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此处隐藏13949个字……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请有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都想去看看。
2、你们会读吗?(课件)
会读了奖励你们听一首歌。(课件)
在歌声中布置作业: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教后反思】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壮观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着重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如何读出孩子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首先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我出示图片,为孩子们展示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强烈的画面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学生有感而发,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因此这一课学生朗读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在课堂上我对识字方法的指导比较少,导致一节课下来,还有少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生字没掌握牢固,课堂上缺少了让这部分学生多读多记并能够比较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的环节,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努力。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10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开、足、走”4个字,认识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课前准备:北京风景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知道北京吗?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世界有名的历史名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迷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有这么一位山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想去北京看看。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认读生字:想 告 诉 路 能 走 北 京 城 安 广 升 旗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读懂课文有几句话?文中妈妈告诉“我” 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
1、我会在课文中圈出了我们要认读的生字:
想 告 诉 路 能 走 北 京 城 安 广 升 旗 足
(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
2、我知道“诉”、“ 走”是平舌音,
3、我知道“想”、“ 能”“ 京”“ 广”是后鼻音。
4、我知道“城”“ 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
5、我会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京”,也就是“惊”去掉竖心旁。
6、我会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 “北”与“比”,“走” 与“足”“升” 与“开”
7、我会用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住“告”
8、介绍“想”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相”,下面是“心”——心字底,“心”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偏旁。
9、我还会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朋友:告诉 小路 能走 北京城 天安门 升旗 多想 弯弯
10、我还会用“告诉”、“弯弯”等词语说一句话。
11、我知道课文一共写了三句话,我还会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读等)
12、师:孩子们,你知道课文中的妈妈告诉“我” 什么吗?
生: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我”又说了些什么?
生: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13、我发现课文里有一个长句子,大家怕不怕读? 应怎么读?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 要注意换气,把句子读通、读顺。)
14、再读反复的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读时语气要强烈,要有一种特别想去北京的感觉。
15、全班声情并茂朗读课文。
16、孩子们,你会说一说这些句字吗?
①我国的首都是_____,我爱首都_____。
②我国的的国旗是_____,我爱国旗_____。
三、激发知识冲突
“我”为什么要去北京看看?
四、知识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它们是谁呢?
想 告 诉 路 能 走 北 京 城 安 广 升 旗 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
2、提出学习目标
①会写:广 升 足 走
②会流利地背诵课文。
③会读准课后的“我会读”句子。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
1、我会仔细观察:“广、升、足、走”这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一笔一划写工整。
2、我会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朋友:
广(广大) 升(上升) 足(手足) 走(走开)
3、我知道“广”字的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竖撇要与平撇区别。
4、我知道“升” 第一笔要写得短且稍平。
5、我知道“走”先写“土”,再写下面部分,注意第二笔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
6、我会流利地背诵课文。(学生互相倾听,背得好不好)
7、我会读准课后的句子:
①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②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③我们爱北京。 ④我们爱五星红旗。
8、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并看到了祖国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小朋友们都热爱北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三、知识拓展延伸
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