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
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
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
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
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⑴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
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⑵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⑴ 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⑵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⑴ 思考: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
⑵ 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5自然段:
⑴ 学习第3自然段:
① 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
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② 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氨“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④ 演示活动投影片:
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⑤ 小结:
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⑵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① 学生自读:
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② 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③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④ 师生分角色朗读。
⑶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① 学生自学本段:
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②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
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
(摆、掌握方向)
③ 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⑷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6、7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⑵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此处隐藏16457个字……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教学反思:
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后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后出示“尾巴”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学生在旧知识的启发下能很快地进入情景,在播放录音之前,我给学生一些学习要求:一、标上小节号;二、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课文的动画课件学生看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所以对于文章所讲的内容记忆也就特别深刻,而在第二次播放录音的时候,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小壁虎先后向哪几种小动物借用了尾巴?都是怎么借的?结果怎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自然在听课文的时候便能注意到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教学反思:
首先,我先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用板书示图来表示小壁虎的借尾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示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是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的心情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漂亮的明星照与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图 小壁虎图
蛇图 断尾壁虎图 燕子图
老牛图 壁虎妈妈图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15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戴头饰表演这故事。
(课外还可多分几组表演)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
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⑴ 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⑵ 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⑶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的《小壁虎》
五、总结语(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