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7 09:10:22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学习准备】

1、课文插图;

2、《给,永远比拿愉快》短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奖励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一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学习方面、热爱劳动方面、思想方面……等等,老师要表扬这些同学,并发给这些同学小小的奖励。

(老师给这些学生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并请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得到之后的感受。)

生:得到这些奖励之后很高兴、很激动、很快乐。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时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生理解“给予”的意思。(给别人东西。是付出的意思)

师:得到是快乐的,给予怎么也是快乐的?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吧!读了课文你一定会知道的。

(也可引导学生对课题提问,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读。

2、思考: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保罗几次误解了小男孩,但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几次打动了保罗,保罗被小男孩感动了,并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1、学生读课文,对不明白的地方圈、注。

2、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并提出问题。

3、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⑵ 保罗又错了,他一共错了几次,他是真的错了吗?

⑶ 为什么说他们三个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难忘”在哪里?

⑷ 为什么保罗认为“给予是快乐的”?

4、学生分组解答问题,教师适当点拨:

⑴ 保罗被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所打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⑵ 保罗三次误解了小男孩,但在三次误解之后,都被小男孩的美好品质所打动。紧接着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他主动邀请兄弟俩坐车去兜风,陪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夜晚。

⑶ 保罗因为自己给了兄弟俩一个美好的夜晚而快乐,而且在这个晚上被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所打动,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深刻的道理。兄弟俩坐在保罗的车里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的美景而难忘……

⑷ 保罗在付出给别人的时候,别人快乐,他自己也快乐。

(师板书,并出示挂图,师生感受快乐的保罗,快乐的哥哥和弟弟,与他们一同快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保罗、小男孩、作者:

⑴ 体会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品质。

⑵ 体会保罗被小男孩打动之后从心灵深处激发起无私助人的愿望。

五、深化拓展,情感升华

1、同学们有没有类似保罗的感受,为帮助过别人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2、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3、老师推荐几篇相关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感恩之心》

4、把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

5、歌唱《爱的奉献》结束。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自己 别人

快乐←――给予――→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保罗的哥哥给予保罗新轿车,到保罗给予小男孩希望,再到小男孩给予他的残疾弟弟以关爱,从而理解他们之间在实现一种爱的传递,让学生在这种爱的传递中体验到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给予是快乐的》。上节课通过读书,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愿意读一读课题。同学们读课题发出的不同声音,让我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多找几个同学读,读课题是对课文感受的开始,读出题意非常重要。)

二、整体感知

1、是啊,给予是快乐的。(投影出示。)那课文中谁给予谁,给予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给予快乐的?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些划一划。

(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学生读完一遍之后)同学们,刚才老师提的问题,想好了吗?(估计学生思考好的不是太多)好,没有关系,我们默读一遍课文,要把的思考和老师的提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学习的效率就高了。

(学生在读。)

三、合作交流

同学们又读了一遍课文,老师的提问思考好了吗?同学们可以分组交流一下。注意,在分组交流的时候,要有顺序,别人说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等别的同学说完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叫会学习。懂了吗?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交流很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问题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适时的指导。)

四、精读指导

1、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那课文中谁给予谁,给予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种给予快乐的。我们还是从那辆新 ……此处隐藏24168个字……⑶ 同学们好好读一读,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读出些东西来。告诉老师,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些什么?

有同学可能会直接说到“爱”。问:你从哪儿感受到小男孩很爱弟弟?

① 为什么要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脚有残疾。

② 他对弟弟的关爱很迫切,“不一会儿” ,“刚才” 。

③ 他对弟弟关爱备至,看得出来吗?读读课文,车开到哪儿,停到哪儿。

④ “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这是哥哥对弟弟的承诺,这份承诺会给这个残疾孩子带来什么?)

⑷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小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吗?好好读一读这段话,用心去体会其中情和意。

(学生练读。)

指导朗读。这段话老师读了很多遍,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感动,我也来读一读。

⑸ 假如你是小弟弟,你听了这番话心里怎么想?是啊,这样一份深深的爱,让弟弟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希望和信心、自豪)。

假如老师是小弟弟,即使哥哥将来没有能力给我买轿车,我也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得到了比轿车珍贵百倍、千倍的爱、快乐、幸福、希望、信心、自豪。

我们再来体会小男孩对他弟弟深深的爱。

⑹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后,保罗心里会怎么想?

短短的接触过程中,保罗两次猜测小男孩的想法,保罗每次都以为小男孩想着自己,没想到小男孩每次想到的都是弟弟,他对弟弟的爱深深感动保罗,(板书:爱)也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把1~11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

⑺ 被小男孩深深感动的保罗下了车,引读12节,放图片。

(师配音:圣诞音乐响起,他们开着汽车出发了,圣诞节的夜晚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小弟弟第一次坐着轿车,来到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挂着一份份美好祝愿的圣诞树是那么美丽,圣诞老人是那么慈祥,橱窗里的东西是那么吸引人。幸福在小弟弟的脸上尽情地流淌,看着快乐的小弟弟小男孩心中充满喜悦。)

⑻ 机动: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小弟弟为什么难忘?小男孩为什么难忘?保罗为什么难忘?

五、总结

对他们来说这是个难忘的夜晚,对我们来说这节课也是难忘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还要带着你的感受写进读书笔记。下课之前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题。

六、板书

“像你哥哥那样”

给予是快乐的 爱

“送你一辆新车”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始后来

⑴ 学生准备。

⑵ 交流。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⑶ 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该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个别读,齐读。)

⑶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⑷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你们听,老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许多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保罗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